如果你是經常上超市採買食物的人,一定發現,有愈來愈多形狀各異、也許還叫不出名字的菇類,在冷藏櫃上漸漸擴張它們的版圖。甚至,這一、兩年,街頭也出現以各種「菇蕈」料理為號召的主題餐廳,提供近百種讓人大開眼界的菇類,用煮、蒸、烤、炒、炸甚至生食等各種烹調方法,也能擺出一桌百菇宴席。看來,吃菇似乎變成現在另一種新興的流行飲食風潮。


雖然菇經常在我們的飲食中出現,不是陌生食材,但這幾年,好像特別受到養生人士推薦,尤其今年夏天,全世界籠罩在SARS恐慌中,各種強調可以提升自體免疫力的食物、補充品一一被點名,菇類就是其中最受重視的食物之一。


 


 


防癌、抗病潛力無窮


菇會那麼熱門不是全無理由,事實上,愈來愈多研究發現,菇類在提升免疫力、預防及輔助治療癌症或其他慢性疾病方面確實看到效果,未來潛力無窮。


■提升免疫力
其中,最受重視的有效成分是高分子多醣體中的β葡聚糖(β-glucan),尤其是在靈芝、樟芝、舞菇、香菇及巴西蘑菇等幾種菇類上,目前的研究著力較多。舉東方人食用量最大的香菇為例,目前被認定具有抗病毒、腫瘤效果的成分就是香菇多醣體(lentinan),在動物及少數臨床實驗發現,能增進T細胞及巨噬細胞的活性,提高他們摧毀腫瘤的能力。熱中於研究菇類的日本,甚至韓國的藥廠,都已經開發出萃取自β葡聚糖的免疫製劑(口服或注射),目前用在臨床上輔助治療胃癌、大腸癌、肺癌等。


■降低膽固醇
香菇中的普林化合物(eritadenine)、木耳中的酸性多醣,都在日本進行的動物實驗中發現,有降低膽固醇的功能。


■抗凝血
中國傳統醫學常用作活血化瘀的黑木耳,在美國的實驗也發現它含有和薑、大蒜、洋蔥等辛香料相似的成分,會讓血小板比較不容易凝結,因此有抗凝血的作用。對於菇類研究其實不僅限於亞洲國家,西方各國,如美、英、荷蘭等各國也都致力於栽種及醫療保健效用上的研究。而目前最熱門,未來在保健食品市場上可能最具潛力的包括靈芝、巴西蘑菇、舞菇、冬蟲夏草,及台灣特有的牛樟芝等。


維生素B群、礦物質豐富
研究(食用)菇蕈類的人喜歡稱它們是「蔬菜牛排」,原因是它們的營養成分介於蔬菜和肉類之間。


肉類一般被視為蛋白質的良好來源,但卻有脂肪、膽固醇比較高的缺點,所以營養專家一再提醒要限量攝取。相較之下,菇蕈的蛋白質雖然不像肉類那麼高,但比蔬菜高出好幾倍,而且一樣低熱量(100克只有30~40卡)、低脂肪又富含現代人容易攝取不足的膳食纖維,確實是營養價值不錯的食物。


 


其他一些在菇類裡重要的營養成分包括:
■維生素B群:特別是維生素B1、B2、菸鹼酸、葉酸。
不吃蛋、奶的素食者可以多從菇類中攝取維生素B2。而葉酸對於預備懷孕的女性和老年人特別重要,並且有助於降低罹患心血管疾病、癌症的風險。


■麥角固醇:這是維生素D2的前趨物質,經過陽光照射之後,會轉換成維生素D2,幫我們的身體更有效吸收、利用鈣質,強健骨骼和牙齒。


■礦物質:比較多的是鉀、磷、鈣、鎂,還有硒、鋅等微量礦物質。


■膳食纖維:有益於腸道內的益生菌生長,維持健康的腸道環境,預防便秘及大腸癌。另外,像吃起來QQ、滑滑的木耳裡就含許多可溶性纖維,能幫助控制膽固醇。正在減重、節食的人更可以多選擇低卡、低脂的菇類,而且,纖維容易給你飽足感,讓你少吃點東西。


 


 


 


清淡料理,保留真味道


菇類真算得上麗質天生,不但能預防疾病,營養豐富,對健康貢獻諸多好處,而且它本身還擁有特別的香味和清甜,所以,烹調菇類料理時,反而不宜下太重的調味,遮掩了它天生風采。「食材本身味道很好的,就不必捨近求遠,再加一些亂七八糟的調味,」台北國賓飯店國宴級主廚鄭衍基一語道出菜餚調味的精神。他舉例說,大陸在烹調菇類時,多半用「清燒」,直接以少量菇露(用各種菇類去釀製的醬油)去煨煮,用同質性的調味料,就能讓味道調和但又厚重,其精神在要嚐到食材原有的風味。


另方面,菇類也是最稱職的調味師,對菜餚味道貢獻很大,「你給它幾分空間,它就揮灑幾分,」鄭衍基這樣形容。特別是素食料理煮來常常少了點肉味的鮮甜,這時候菇類就能幫上忙,像是煮素高湯時,除了可以用高麗菜、番茄等蔬菜之外,別忘了,菇也是很好的湯底。


有些人烹調菇時,總覺得怎麼煮似乎都不易入味,國宴主廚鄭衍基給讀者們一些建議:■料理菇時,有兩個重要的前處理工作:


一.刀工 香菇、洋菇等個體較大的菇類需要一些刀工,把菇面稍作切花,例如切十字或切成條紋,但不要切斷,這樣在煮的時候,就比較能入味。


二.煨煮 在沒有正式加入其他材料、加湯、調味之前,可以用高湯先滾煮一下新鮮香菇,或者用冷水蓋過(乾香菇)菇面,放少許黃砂糖,拿去蒸一會兒,可以讓菇回復飽挺的質感。


 


■用一些油,將菇類快速過油微炸,這樣菇的香味會更顯露出來。


■避開味精、化學合成的調味劑。一旦你放了味精,它只會附著在食材表面,菇本身不容易吸收這些調味。你一吃東西的時候,這外表的味精味道就先佔據你的味覺,菇本身的味道反而嚐不出來了。


■多運用天然食材增添味道。鄭衍基認為,重調味並不等於猛放鹽巴、醬油來增加鹹味,而是可以好好利用天然食材的味道,為菜餚增色。例如,涼拌金針菇或其他菇類時,喜歡酸味的人可以加一些柑橘類的水果汁或水果醋,讓食材容易吸收酸味,就不會又嗆又不入味;想要鹹味重一點時,可以用天然醃漬的蔭瓜、榨菜顆粒等,加少許高(肉)湯,一起放進果汁機攪打,就成了調味的瓜汁,取代鹽、醬油,再加2、3滴麻油提香就可以了。


做成西式料理,可以用黑胡椒、義式香料,又是另一種風味,甚至可以把海鮮類加進來,像是拌一些罐頭鮪魚、番茄鯖魚,就是不同的新鮮吃法。我們這次也設計了5道菇類食譜,簡單易做,請大家不妨試做看看。


菇類小辭典:菇蕈類屬於高等真菌界(菌生木上,蕈生地下),而不是植物,它本身沒有葉綠素,不能行光合作用,無法自行製造養分,而是靠本身生產多種酵素來分解生長基質(朽木、木屑、稻草等),做為生長所需的營養。


目前已知可以食用的菇類超過2000種之多,但世界各國商業化栽培的只有22種左右。台灣生產較多的是香菇、草菇、洋菇、金針菇及鮑魚菇等。


 


 


碧綠白果燒鮮菇(4人份)
材料:香菇12朵、白果12粒、青江菜8棵
調味料:A.蠔油1大匙、醬油1茶匙、高湯1杯、糖半茶匙、太白粉少許、香油1/4茶匙
B.鹽半茶匙、水3杯、橄欖油1茶匙


做法:1.青江菜削成小棵,洗淨後加入調味料B,入滾水中燙熟撈出、排盤。
2.將香菇、白果入鍋川燙、撈出,加入調味料A燜煮,待湯汁剩少許時,淋上香油,盛於排上青江菜的盤中即可。

營養分析(1人份)熱量110.7卡、蛋白質4.8克、脂肪6.7克、醣類7.8克、纖維4.2克、膽固醇0毫克、維生素C32.3毫克、鈣88.2毫克、鐵2.9毫克


 


 


五彩燴菇(4人份)
材料:洋(蘑)菇100克、草菇100克、草蝦仁50克、小番茄6顆、竹笙3條、綠花椰菜80克、蔥及薑少許
調味料:高湯3杯、鹽半茶匙、香油半茶匙


做法:1.將洋菇、草菇洗淨,切成適當大小;竹笙泡軟,切成2~3公分段狀;花椰菜切小朵備用。
2.草蝦仁挑除腸泥,在背部劃一刀。
3.鍋中入少許橄欖油,爆香蔥、薑,再放入所有材料炒熟,調味之後,以少許太白粉水勾薄芡,最後滴上香油即可。


營養分析(1人份)熱量95.88卡、蛋白質5.15克、脂肪6.24克、醣類4.78克、纖維1.97克、膽固醇21.13毫克、維生素C23.93毫克、鈣29.63毫克、鐵2.45毫克


 


 


砂鍋杏鮑菇雞(4人份)
材料:杏鮑菇200克、雞腿1隻、薑2片、蒜頭4粒、辣椒1根
調味料:紅麴醬2大匙、高湯2杯、鹽1/3茶匙、酒半茶匙
做法:1.將杏鮑菇洗淨切成粗塊;雞腿去皮後,切成塊狀備用。
2.鍋中入少許橄欖油,爆香薑、蒜頭、辣椒,然後放入雞塊、杏鮑菇略炒,加入調味料,煮滾之後轉為小火,燜煮至熟即可。


營養分析(1人份)熱量118.8卡、蛋白質9.5克、脂肪7.6克、醣類3.1克、纖維1.5克、膽固醇38.6毫克、維生素C1.3毫克、鈣2.1毫克、鐵1.4毫克


炒雙茸(4人份)
材料:白木耳(濕)200克、黑木耳100克、紅甜椒50克、鳳梨50克、甜豆30克、蒜末半茶匙、薑2片
調味料:高湯1/3杯、鹽半茶匙、醋1茶匙、糖半茶匙、香油1/4茶匙
做法:
1.將黑、白木耳洗淨、泡軟,切適當大小;甜椒去籽、切成條狀;鳳梨小塊。
2.鍋中入少許橄欖油,爆香蒜末、薑片後,將所有材料下鍋炒熟、調味即可。

營養分析(1人份)熱量99.1卡、蛋白質0.8克、脂肪5.9克、醣類10.7克、纖維3.0克、膽固醇0毫克、維生素C15.4毫克、鈣20.8毫克、鐵1.4毫克


 


 


碧菠鴻禧菇(4人份)
材料:鴻禧菇1盒(約100克)、山藥300克、菠菜50克、枸杞1茶匙
調味料:高湯1杯、蛋白半個、鹽半茶匙、太白粉水少許、橄欖油1茶匙
做法:1.鴻禧菇洗淨摘成小朵;山藥去皮、切2公分厚塊,用模具壓形;菠菜切成碎末;枸杞泡軟備用。
2.山藥排在盤子外圍,鴻禧菇置中間,入滾水中蒸8分鐘左右,取出。
3.鍋中入調味料煮滾,再放入菠菜、枸杞;勾薄芡後,再放進蛋白,攪勻成絲狀,淋於菜上即可。

營養分析(1人份):熱量91.65卡、蛋白質3.26克、脂肪3.05克、醣類12.79克、纖維1.96克、膽固醇0毫克、維生素C4.39毫克、鈣15.4毫克、鐵1.19毫克


食譜設計示範:蔡萬利 營養分析:台北馬偕醫院營養師廖嘉音本文由康健雜誌提供


arrow
arrow
    全站熱搜

    小愛部落格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1) 人氣()