憂鬱症是難以忍受的哀慟


得到憂鬱症的人,他的痛苦除了情緒本身帶來的痛苦,也包含了週遭的人不了解他的痛苦的痛苦!

許多憂鬱症的人,常被沒有得到憂鬱症的人看成無病呻吟的人,懶惰的人,自尋煩惱的人,想不開的人,固執的人……,使得他們已經低落到不行的自我價值更進一步地降低!




或許剛開始時,他們身邊的親友也都還能夠接受他們的憂鬱,努力地幫助與鼓勵他們,但當導致憂鬱症的遠因及近因沒有被處理(心理治療),引發憂鬱情緒的思考模式沒有被處理(心理治療),很多人的憂鬱症就慢性化了,藥物的效果會漸漸降低甚至消失。在診間有心的醫師變得心有餘而力不足,如果他不做心理治療的話,除了開藥,安慰自己或許還可以幫助病人改善他的睡眠,他什麼也做不了!




憂鬱症的慢性化,使得病人身邊親友的耐心漸漸地磨光了,漸漸地出現了上述對病人的負面看法。

而,憂鬱症,也就是這樣地被污名化了,也使得大家對於憂鬱症聞之色變。




憂鬱症雖說好聽是「心的感冒」,但若未運用適當的方式處理,就會變成讓你失去活力與工作能力的「心的癌症」!

ㄧ個病了很久的憂鬱症病人,他是很苦的,因為他對世界的、對自己、對他人的難以動搖的負向看法與負面的解釋,使得跟他談話變成ㄧ件能避則避的苦差事。自覺能力比較好的患者,或許因為可以覺察到別人的不認同與不耐煩,漸漸地就自我封閉了,有苦不說出。自覺能力比較差的人,仍是叨叨絮絮地繼續地抱怨著批憑著這世界所有的人事物,使得大家漸漸地遠離他,他雖不自我封閉,但也變得孤獨了。




孤獨進一步地惡化了憂鬱症,使得人逐漸步向自毀之途。

憂鬱症患者需要的是親友的傾聽同理與接納(傾聽是耳朵聽,用心體會對方的感受;接納是不做批評建議與安慰,接受對方可以有這般的想法與感覺,理解他這般的想法與感覺是來自於生病的情緒與扭曲的思考模式,而不是因為他的個性),專業人員的心理治療,藥物治療等,但藥物有時可以是選擇性的。(無可否認,藥物的效果快,特別是如果病人已經出現失眠症狀影響白天生活時。在藥物與心理治療並用的情況下,或許可以快一點達到情緒的緩解,但很多時候,光靠藥物是無法完全「病除」的喔)但是,當病患出現精神病性的經驗,像是妄想性的思考,例如:「我是個罪人,我必須要下十八層地獄」,或是「沒有人喜歡我,大家都想害我,希望我早點死掉」…等不合現實的思考;又或者是幻聽,例如:「有聲音叫我去死,不要在禍害人間」、「有聲音叫我跳下去,ㄧ了百了」…等逼真的但卻非事實的知覺體驗,那麼,服藥會是必要的選擇。




隨著科學的進步,人與人之間越來越疏離,家人之間亦不例外,疏離的感覺帶來了自我的不能肯定、懷疑自己存在的價值,進一步因為一些生活壓力事件,憂鬱症就被引發了。雖説醫學層面總認為,精神疾病都有著生理上的、遺傳方面的因素,但這是我們自己所不能掌控的:誰能選擇自己的父母或是祖宗八代?又有誰能選擇自己要擁有什麼樣的身體與腦袋?唯一能掌控的就是我們自己的思維與情緒!心理治療在處理的就是人的思維與情緒,使得大腦的升化再度恢復平衡(血清素的提升)。

但是,還是要慎選心理治療師,才有可能真正地達到「心病用心藥醫」的期待!

好書推薦:當所愛的人有憂鬱症(張老師出版社)


本文作者【林建汶臨床心理師】



 


arrow
arrow
    全站熱搜

    小愛部落格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0) 人氣()